You are here

万事利丝绸非遗大作背后的匠心独运

01 (1).jpg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艺术演绎

宋锦 云锦 刺绣 缂丝 丝毯

传承千年丝织非遗技艺

首次以现代艺术的形态

集体亮相国家级艺术殿堂

陈家泠 万事利

视觉震撼 书写历史



刺绣


01 (2).jpg


《梁家河可美啦》、《花港观鱼》两幅作品分别采用乱针绣、平细绣两种技法绣制而成。传统刺绣的主题多为工笔,线条明朗,易于绣制,而陈家泠的作品则以灵动清透的当代水墨风格和现代美感独树一帜,多为写意,线条不明,断点居多,刺绣难度是工笔作品的至少3倍以上。


01 (3).jpg

乱针绣《梁家河可美啦》


为了表现出水墨的飘逸隽永和意境澄明,仅仅在意匠图的构思上,平均每幅绣品就需要花上十几天的时间。尤其是此次展览中最大的两幅作品之一《梁家河可美啦》,仅绣面就达到高1米宽10米的规格,是此次所有刺绣作品中难度最高的一幅。


01 (4).jpg

01 (5).jpg


由于原作画面满铺,甚少留白,将原作放大数倍后,细节和内容数不胜数,气势磅礴的大好河山由无数断点组成,且成不规则排列,绣线很难表现,两位刺绣大师足足花了20多天的时间才完成前期的意匠图,由三十多位绣娘耗时三个月精绣而成。


01 (1).png

平细绣《梁家河可美啦》


每绣制一幅作品前,为保证绣面的整洁清爽,仪式般地洗手漱口在每个绣娘心里近乎信仰。《花港观鱼》中形态各异的鱼群活灵活现,陈家泠作品中的“灵动”二字在此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绣线仿若有生命般游走在纯白的真丝绷面,在绣娘手中幻化成灵动的线条。



01 (6).jpg


不仅绣法精湛,还要懂画,这是每一个经验丰富的绣娘必备的职业素养,画面的重点在哪里?放大百倍的原作细节缺失如何填补?湖堤上的树荫本体与倒影如何区分?这都是绣娘们要思考的,在不间断的手上功夫之外,绣娘们带着敬畏之心从天空泛白一直工作到太阳西沉。刺绣匠人的一颗匠心便体现在其中。 

 

云锦


01 (7).jpg

云锦《雷峰夕照


陈家泠笔下的《雷峰夕照》层峦叠嶂、万壑绵延、色彩浓郁。云锦光彩富丽,质地厚实,以丝线和色彩变化多端的挖空工艺为特色。这二者的结合,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是当代水墨大师和传统非遗技艺的一场跨界融合,更是沉淀千年的云锦工艺在当代的创新与突破。


01 (8).jpg


《雷峰夕照》高0.77米宽1.81米的规格在云锦的制作工艺中是非常大体量的作品。总共用到1800根经线,是通过两个900根经线的桃花绷子挑花结本后,再运用拼花工艺,拼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原作的色彩高达200多种,云锦由于工艺限制,通常工笔主题的作品颜色在8-9个左右。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出原作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层次感,云锦大师们将色彩提升至工艺的极限——20多种。200多种颜色的庞大色系要精简成20多种,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份复杂、枯燥却精细的活儿——合并规整相似颜色。在前期准备和意匠图的构思上,三个经验老道的匠人师傅花费了3个月才得以完成。


01 (9).jpg


《雷峰夕照》高0.77米宽1.81米的规格在云锦的制作工艺中是非常大体量的作品。总共用到1800根经线,是通过两个900根经线的桃花绷子挑花结本后,再运用拼花工艺,拼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原作的色彩高达200多种,云锦由于工艺限制,通常工笔主题的作品颜色在8-9个左右。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出原作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层次感,云锦大师们将色彩提升至工艺的极限——20多种。200多种颜色的庞大色系要精简成20多种,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份复杂、枯燥却精细的活儿——合并规整相似颜色。在前期准备和意匠图的构思上,三个经验老道的匠人师傅花费了3个月才得以完成。


宋锦


01 (10).jpg

宋锦《曲院风荷



在前期商讨每一幅作品采用的工艺时,以宋锦的方式呈现《曲院风荷》可以说是毫无悬念,一锤定音。古朴典雅、质地轻薄、精致细腻的宋锦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曲院风荷》的意蕴清雅和剔透笔墨。

 

宋锦的提花织机门幅大概近60公分,比此次要做的织品规格小,所以改造织机,扩宽门幅是首先要克服的工艺问题。


01 (11).jpg


为了在宋锦上完美还原《曲院风荷》的风雅。宋锦大师钱小萍在前期的意匠图构思上,可谓费尽了心思。小到每一个点,每一种颜色,每个色块密度,每一条丝线深浅……都要几经揣摩、研究、推敲。

 

宋锦的织造结构复杂,采用经线纬线同时显现花纹和地纹的组织结构,横向应用彩纬抛道换色,所以一旦有一根丝线错位,就只能全部推翻重来。因此,前期的意匠图就类似大脑的最高指令图,决定着整件作品的成败。


01 (12).jpg


精益求精的宋锦大师钱小萍为了找到最佳的织物表现形式,根据《曲院风荷》原作的构图、形态、色彩、意境,不断推翻原有的想法,耗时半年多,编排了不下四十种组织结构形式,打了四十多个小样才最终找到满意的呈现效果。丝线的色彩也由开始的21种提升至了23种,很多颜色甚至要提前去染厂特制。在织造的时候,颜色间还会相互渗透,不放大肉眼根本看不清的一块很小的地方,里面都可能有3-4种颜色互相渗透编织。


丝毯


陈家泠浓墨重彩的《国色天香》采用的是丝毯工艺,手工编织的丝毯被誉为“东方软浮雕”,需要经过二十多道传统工序打磨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丝毯作品。


01 (13).jpg

丝毯《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原画中,运用了浓墨、淡墨、焦墨、飞白等各种绘画技巧,这些墨线的粗细、水墨深浅不一地晕染效果都要在意匠图中显现出来。丝毯作品中,仅仅一朵牡丹颜色就多达十五种,哪怕一朵小小的花芯,都会用到至少四种色线进行点缀,且透过不同的层次体现,让颜色过渡自然,每一个细节最少有三个层次,最多有五个层次。作品的分色、匀色、挑色、套色都要非常精致,一步都不能出错,这样才能完美呈现整个作品的风格。

 

01 (14).jpg




丝毯匠人们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穿过经线,再将丝线往外用力一拉,丝线就在经线上打了一个紧实的结,然后再是“过纬”等工序。

 

由于丝毯特殊的制作工艺,掌握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对操作要求极高。需要从十几岁就开始织地毯打基础,十年过后才能正式开始学习丝毯的织造方式。


01 (15).jpg


《牡丹》丝毯作品是由三十个拥有三十多年丝毯织造经验的匠人师傅携手完成的。他们的大半辈子都醉心于丝毯工艺的研究和织造中,参与过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众多政府机关单位、重大场合和场所的所有装饰性丝毯织物的编织。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鸟,各类题材都驾轻就熟,早已到了手、眼、脑三合一的境界,只要一看图纸,就能马上做出最为精致细腻的手艺。


缂丝


01 (16).jpg

缂丝《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作为“西湖第一胜境”,甚至被当做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盛景,可见其在我国风景名胜中占据的重要标志作用,更在中外游客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将世人熟知的名景通过缂丝方式创新表达?成为了首要难题。这次,缂丝大师们决定进行一次冒险,运用了一种实验性的创新技法改变缂丝原本紧密的组织结构,创新出了一种全新的水波纹肌理。


01 (2).png


在仔细分析了《三潭印月》原作后,缂丝大师们发现除了塔腹中空的三座石塔和倒影外,画面的五分之四都是澄蓝的湖水。这么大块面积如果只用通经断纬的传统缂丝技法,单纯透过丝线颜色来体现太过呆板,也显示不出缂丝的独特魅力。在反复钻研之后,缂丝大师们决定用传统挑经显纬的细腻手法表现三座石塔和月下的湖中倒影,剩下的大面积湖水通过调节丝线的疏密、粗细,做成镂空的水波纹肌理。中密外疏,半实半空,形成鲜明对比,既有缂丝传统技法的精致表达,又有缂丝技艺创造材质的精彩演绎。完美地再现了三潭印月“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01 (17).jpg

缂丝《清荷》


01 (3).png


此外,陈家泠最拿手的荷花主题代表作《清荷》也由缂丝技艺完美呈现。缂丝的细腻精致将荷花的简约空灵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高度提炼后的现代艺术佳作,更是符合当代审美追求的又一次具象表达。


品牌活动
集团企业